我国居民摄入优良蛋白质不足,可是大豆作为优良植物蛋白资源的特性经常被忽视。而且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多年来,大豆食品种类却限于豆浆、豆腐等。因此,应积极创新大豆加工技术,不仅丰富大豆食品,更解决人们优良蛋白质摄入不足问题。
加大大豆食品研发力度 解决摄入不足问题
日前,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大豆食品分会主办、《大豆科技》杂志协办的中国大豆食品产学研项目对接合作洽谈会在北京举办。“在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要适时调整大豆过于偏重油用的发展方向。在大健康理念的倡导下,要在选育和推广大豆高蛋白品种的同时,建设现代化的大豆蛋白食品产业体系,走动植物双蛋白开发并举、互相结合、互为补充的路子,积极推行‘双蛋白工程’。”大豆食品分会理事长尹宗伦呼吁。另有专家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及科研院所应加大推广力度及对相关基础性研究的积累,打破豆浆、豆腐、豆奶等传统产品的局限。大豆育种、加工、商贸、机械等多个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参会。
大豆优良植物蛋白
资源特性不可忽视
大豆食品分会理事长尹宗伦教授为此次洽谈会专门发来《中国大豆食品展望》一文。他特别指出,我国是大豆原产国,大豆食品已传承了几千年。大豆一向被列为重要油料作物,但其作为优良植物蛋白资源的特性不可忽视。尹宗伦建议,针对我国居民摄入优良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与营养失衡并存的双重营养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大豆蛋白质的综合开发利用。要走动植物双蛋白开发并举、互相结合、互为补充的路子,积极推行“双蛋白工程”,达到优势互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造福民生的多重效应。
市场需求是振兴大豆
产业的较大推力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从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态势来看,行业产值上升较快的是植物蛋白饮品,上升了30%,这说明市场需求是振兴大豆产业的较大推力。由尹宗伦等24位知名教授、院士、国务院参事联名向国务院发起并实施的“中国特色双蛋白工程”,将我国大豆产业提升至国家食物与营养战略层面。这其中,既有对我国食物构成中动物蛋白快速增长的忧虑与反思,也有对食品工业进入中速发展后健康转型的需求,更有市场对大豆食品的呼唤。
孟素荷认为,中国大豆食品产业的发展,要集合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不仅要发展传统食品,还要在传统食品基础上实现创新。长期以来,企业缺乏科技支撑,科研单位对产业的支撑不足,此次产学研对接会是一次探索。
应用工业4.0
改造大豆产业链
“将工业4.0智能化应用到大豆产业链中,可让行业脱胎换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大豆食品分会秘书长王靖形象地表示。王靖认为,现代农业生产的较大特征是上升到完全智能化阶段。在生产、流通、市场贸易过程中,可融入工业4.0和大数据叠加,针对食品大豆工业领域链条,要点采用感知技术、识别技术、智能终端APP等参与管理。同时,大豆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可应用红外线、X光线把控隐患,计算机视觉无损检验技术品质分析等,实现对大豆产业前、中、后各个环节的关联智能化决策,实现数据的可视化、一键化优化操作,从而改变大豆加工企业各自为战、分工独立的现状,结合各企业优势进行生产销售和集团作战,加之云生产的定制配合模式,参与全球化竞争。
国民大豆制品
摄入严重不足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在对《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进行解读时谈到,纲要中的四个坚持之一就是坚持引导与干预很好结合,即普及公众营养知识、引导科学合理膳食、预防和控制营养性疾病等。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干豆类摄入量为4.2克,豆制品摄入量为11.8克,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摄入量。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刘新旗表示,我国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慢性病发生率也在上升,从营养角度对其进行干预十分重要。调查显示,我国有8.5亿人油脂摄入过多。回溯上世纪60年代,美国正是通过营养干预使其节节攀升的心血管疾病高发情况出现拐点。此外,荷兰等国也从调整膳食结构中尝到甜头。“我国还未出现类似拐点,如此下去很可怕。”刘新旗表示担忧。
刘新旗表示,摄入大豆蛋白食品,可很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然而,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多年来,大豆食品种类却限于豆浆、豆腐等。相比之下,美国大豆食品要丰富得多,这得益于其强有力的推广及对相关基础性研究的深入。此外,在日本,政府已认可大豆的保健作用,几乎所有大豆产品上都标有“健康产品”字样。
大豆蛋白食品
研发力度要加大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杨晓泉谈到,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高蛋白、低能量”正成为全球大豆食品市场趋势,高蛋白食品风靡许多国家。例如,2014年,美国营养棒类食品市场达29亿美元,大豆蛋白是加工这类食品的重要原料;添加大豆蛋白原料的高蛋白酸奶占美国整个酸奶市场份额的50%;蛋白质含量高达6%—8%的希腊酸奶正在售卖;其中一款100克杯装酸奶蛋白质含量高达14克。相比之下,我国普通酸奶蛋白质含量仅有2.5%左右。为何我国市场上看不到添加大豆蛋白原料的高蛋白酸奶?杨晓泉谈到,酸奶加工中直接添加大豆蛋白,易成胶,但制成微粒后可改善这一状况。目前,剪切颗粒化技术可让产品具有油脂感,且能使食品蛋白添加量达到10%,从而使高蛋白酸奶成为可能。
杨晓泉指出,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的植物肉也将对大豆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国外企业已关注这一领域并加大投资。“开发植物肉或将成为我国大豆食品产业的较佳出路。”杨晓泉提醒,未来,我国在大豆食品相关技术开发方面还需加快步伐。加拿大一家公司在高盐提取结合超滤技术研发方面,已申请55项专利,另有62项专利在申请中。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顺堂认为,植物蛋白营养的消费诉求和豆制品休闲化正成为大豆产业新的增长点。”他指出,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了传统豆制品加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如何改变大豆蛋白结构,制造与肉类蛋白类似的纤维结构是大豆蛋白加工的一个关键点。大豆拉丝蛋白制备工艺解决了大豆蛋白结构和口感问题,使蛋白具有类似肉的肌纤维结构,满足了消费者的口感需求,是大豆蛋白产业的一次技术性革命。
此次会上,大豆种植、品种研发及生产加工企业也带来了各自的产品。云南省石屏县帅虹豆制品总经理吴勇告诉记者,参加此次对接会,就是想多看看外面的市场,多与专家交流,让具有地方特色的石屏豆制品走出来。云南省石屏县副县长许浩介绍,石屏豆腐不用石膏卤水,直接用古井矿泉水作凝固剂点制,制成的豆腐质地细嫩,色泽乳白。目前,石屏县豆食品产业年产量12万吨,产值达13亿多元,大豆产品包括豆腐粒、豆腐片、漂花豆腐及腐皮结等,力争“十三五”末,实现豆食品产业产值30亿元。
据了解,在此次对接交流会上,很多企业达成了合作和购买意向。王靖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坚持实施优良服务战略,构建良好的产学研生态环境,开展全国大豆食品营养科普宣传月活动,推进我国大豆食品科技集成创新,大力发展新型大豆食品,多面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推强选优、推陈出新,尽快形成一大批领军型企业和科研力量,有力推动大豆食品科技成果惠及全民。